开心吧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21|回复: 1

《流浪地球2》:不只是一部科幻电影,它让中国电影工业 ...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2

帖子

4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4
发表于 2023-2-10 16:52:2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2019年,《流浪地球》上映,在一众合家欢的春节档电影中杀出重围,成为一匹黑马。
而有的观众指出,可能只是偶然。
第二部的诞生,让“偶然”变成了必然,如果说第一部打开了中国科幻的大门,那么第二部,则是走进了世界级赛道,让观众们直接和万千星河对话。



01
我们拥有最悠久灿烂的历史,质感厚重的文化氛围,使得我们的影视创作喜欢从过去、历史中挖掘素材,而畅想未来的电影,就少之又少了。
再加上科幻片斥资甚大,技术要求高等因素,科幻题材电影是我们电影领域的一个空白。
而好莱坞的科幻片,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模式,并以类型片的方式推向世界,占据了半壁江山。
我们也曾经有过模仿好莱坞元素的现象,然而,最终学到的都是“形态”,而难以模仿其“神”。
还有一些大导演,甚至请来了一些好莱坞的班底,斥巨资来拍摄我们自己的电影,但是最终不伦不类,还是没有学到好莱坞的精髓,同时,也没有创造出根植于我们文化自身,从中国土地孕育滋养的电影。
说到底,好莱坞的类型电影,都是从自身文化中衍生,滋养出来的,有自己文化的根基。
模仿和借鉴,是无法达到别人的高度的。
唯有根植自身文化,有我们自己的思维,才能够杀出一片天地。



而科幻电影,一直以来都是美国保障文化输出的。
我们可以讲故事,但是技术方面落后人家太多,人家当然不会告诉你怎么做。
那我们难道能坐以待毙,我们只好自己研究学习,经历从0到1的艰难过程。
《流浪地球2》是中国的硬核科幻片,既有成熟科幻大片的模式,还实现了本土化的创新和表达,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,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。
电影从筹备,到拍摄,再到后来的制作,1400多天经历了非常艰难的过程。



刚开始的时候,囿于我国的科幻电影实力,制片公司还想着找一个国外的大导演来执导。
甚至包括拍摄过《阿凡达》的卡梅隆,但是当时的形势,大家都是一片不看好,于是都拒绝了。
而郭帆导演,一直都是一个科幻迷,在接到这个项目之后,也是抱着“试一试“的态度。
根据郭帆的采访,电影在做第一集的时候,别的不说,光是一个宇航服的道具,我们就“无从下手“,完全就不知道“怎么干,从哪里开始“。
做道具,还用的手工木雕,是拼贴粘贴的方式。
而到了第二部了,就简单多了,可以大规模生产了,在道具生产上,3D打印,数字车床等都可以很快地完成了。
万事开头难,从0到1的过程,全都是我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,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。



02
第一部是一个摸索的过程,第二部则是质的提升。
制作团队一共绘制了5310张概念设计图,光是特效镜头,就超过了6000个,有102个科幻类主场景。
我实在很难想象,能够在中国大银幕上,看到太空电梯直插九万里云霄,无人机PK近防炮纵横天地,战机横穿月球环伺大峡谷,歼20垂直起降艳绝古今。
怎能不让你热泪盈眶。
就拿电影中的太空电梯来说吧。
这个9万公里的大工程,穿过云层,直抵天际,可以看作是连接地面和太空站的一条“高速公路“。
广阔的宇宙被横贯天地的电梯充斥着,从视觉上给人以压迫感,科技感和未来感。
渺小的人类,除了被宏大的场景震撼,也为制作团队的走心设计,丰富想象力而折服。
这个场景,却包含了四个景,从整体外观到内部设计,都涵盖了很多的细节。



刚开始,郭帆觉得它应该是一个大空间,是”当成了一个房子在拍的“。后来才发现不是这样的,因为它是分成三段的。
一开始是依靠发动机喷射的,而到了一定高度之后,又要改成磁力抓住,就像我们正常电梯那样升降,而到了最上面,还要跟空间站去对接。



这都是整个团队,都是一个考验,剧组给电梯底下铺面了弹簧和电机,一启动就像开拖拉机一样,“当当当“响个不停,摄影师手都在震动。



这还不是最关键的,看过电影的观众们都知道,有一场打斗戏,是在电梯上进行的。
在拍摄电梯运行的时候,几乎都是失重的状态,还要拍摄这样激烈打斗戏,难度可想而知了。
短短一分钟的戏份,剧方连续拍摄了三个月。这也难怪,郭帆会说这是“真正的噩梦“。



在电影中,有一场让人肾上腺飙升的太空大战,五代战机和无人机群,在高空中倾巢而出,如烟花四散。
酷炫的工业风和高科技装备,借助数字视觉特效,营造出了末日的荒芜,宇宙的浩瀚。配合影院的立体环绕声,观众们如同置身其中,和电影中的主角们同呼吸,共命运。
除此之外,歼20C,门框机器人等等,各种的军事科技元素,让人感慨未来世界丰富的想象力。





火球带着陨石从天而降,发动机和坍塌大楼产生的冲天火焰,滔天的洪水淹没了田地,就连自由女神像都被陨石砸毁。
如此壮观的末日场景,《流浪地球2》的技术特效,足以赶超好莱坞大片。
炸月球的重场戏,对于片方来说,做一个基地的房子和车都可以实现,但是最难的是“光“。
团队需要去模拟太阳光,但还不能用太多的辅光。
“因为辅光会出现影子的重叠,而太阳光打在月面上的影子不会重叠,只有一个单纯的影子。“导演说。
他还做了一个很幽默的比喻,说“炸月球就是像摆饺子“,从四周围爆炸,能量迅速往中间传递。
要想要拍摄得非常真,就需要太多次的实验,不仅需要日益精进的工业实力,还需要坚持严谨,科学的态度。



可见,《流浪地球2》的出现,让观众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更多的可能性,不仅得益于我国电影工业的进步,电影中的科技产物,更是凝聚着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和丰富想象力。
知往鉴今,可启未来,电影不仅传播了中国故事,也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好莱坞的大片,大家趋之若鹜,我们自己打造的科幻,难道还不去支持吗?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

主题

6

帖子

8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8
发表于 2023-2-10 16:53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很好看,但不是很爽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开心吧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 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

GMT+8, 2025-4-10 04:14 , Processed in 0.124605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